j9九游会

j9九游会知产说 | 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从失衡困境到标杆突围之路
2025.07.03 | 作者:吴筱雪 王怀玉
一、引言:创新时代的知识产权攻防战

 

在全球科技创新竞赛愈发激烈的当下,知识产权已从法律保护工具演变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支点。对于正在加速全球化的中国企业而言,技术创新能力的爆发式增长与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相对滞后,正形成制约发展的关键矛盾。当华为5G专利数量登顶全球、本土快消品市场新品爆发[1]时,中国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纠纷中的被动局面与外国企业在华高胜诉率形成鲜明对比。本文将通过数据对比与典型案例剖析,探究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破局路径。

 

 

二、矛盾与困境:创新驱动与保护滞后的现实冲突

 

(一)创新强国背后的保护失衡

 

中国已毋庸置疑地成为全球最活跃的知识产权体系。WIPO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达70160件,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等战略领域,华为、宁德时代等企业的核心技术专利数量已跻身全球前列。[2]这种创新活力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彰显于质量上——截至2024年底,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3]拥有量已达14件[4]

 

然而,创新实力的快速崛起并未同步转化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的提升。美国知识产权专家Mark A. Cohen在2025年美国参议院听证会上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活跃的知识产权体系……该知识产权体系也是全球诉讼最频繁的体系之一,年均受理案件约50万件。尽管外国当事人在中国法院案件总量中占比较小,但他们在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中的胜诉率却相当高。” [5]早在此十年前,英国政府知识产权顾问委员会前主席Ian Harvey就在其文章中指出:“针对那种认为外国专利在中国无法得到执行的普遍偏见,事实上,外国企业在华提起的专利诉讼案件有90%都获得了胜诉……许多外国公司都成功通过诉讼制止了侵犯其专利或商标权的产品。”[6]

 

前述结论被中国司法实践数据充分印证: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2014-2022年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中,域外主体作为原告的案件胜诉率达77%[7],作为首都对外交往的重要窗口区,北京市朝阳区域外主体聚集,该报告体现了中国涉外知识产权审判的代表性。同样涉外案件较多的浙江省高院在2019年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浙江省全省涉外案件中,境外当事人起诉中国企业的胜诉率高达94.93%。[8]涉外较有代表性的安徽省芜湖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涉外商事裁判数据显示,2018年国外原告胜诉率亦超过90%。[9]

 

(二)中外胜诉率差异背后的结构性矛盾

 

对于国外主体胜诉率高的原因,一些法院认为在于“境外当事人提起诉讼相对比较谨慎,通常会委托声誉较好、诉讼能力较强的律师代理诉讼,并在准备诉讼、提供证据、参与庭审等阶段均做好充足的准备,保证了较高的胜诉率。相对而言,境内当事人一定程度上存在诉前准备不够充分、证据准备不够充足、自身风险防范能力较弱、企业管理存在一些漏洞、为规避有关规定而加大自身经营风险等情况,导致胜诉率不高。”[10]

 

(三)进步与挑战并存的发展新阶段

 

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数据显示外国企业在华胜诉率已从2018年的90%+逐步回落至70%+,这一变化可能与中国技术崛起以及中国公司更加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更多布局知识产权息息相关。更多中国企业拥有了核心技术,增强其在知识产权诉讼中的竞争力;与此同时,中国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和商标,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并开始进行全球知识产权布局,这不仅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也使得其在知识产权诉讼中能够更有效地应对。

 

目前中国已有一批头部公司技术实力与知识产权能力俱强,但不容忽视的是,90%以上的中国企业仍处于在保护意识、能力及投入上仍显著落后国际水平。这种“头部领跑、多数滞后”的格局,使得未来十年成为外企在华维权及知识产权盈利的黄金期——当中国企业平均水平提升后,侵权现象将减少,国外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获益的难度将大幅增加。

 

 

三、标杆经验: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践范式与启示

 

(一)诉讼布局:主动诉讼塑造谈判与市场节奏

 

案例一:苹果 VS. 三星的专利攻防战

 

苹果在向三星提出许可提案遭拒后,率先于2011年4月在美国提起诉讼,指控三星Galaxy系列手机侵犯其设计专利及商业外观,并构成不正当竞争和不当得利等[11]。此举引发双方随后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地展开的超过50起诉讼。苹果成功获得德国等地的禁令,有效迫使三星暂停部分Galaxy产品销售并延迟新品上市,从而在关键市场上抢占先发优势。尽管其中多数禁令最终被上级法院推翻,但此等禁令在诉讼期间为苹果赢得了重要的市场窗口和战略红利。

 

启示:

 

知识产权诉讼不仅是法律程序,更是商业竞争的延伸。通过主动提起诉讼,并在多个司法辖区同时展开,企业不仅能获得短期内的销售禁令,延缓竞争对手的市场节奏,还能够积累谈判优势,实现市场份额的控制。这种“先发制人、全球联动、诉讼即战略”的模式,不仅能带来即时战术收益,还能在后续和解中转化为更有利的商业谈判筹码。

 

(二)保密机制:构筑制度+技术+文化的商业秘密体系

 

案例二:可口可乐的配方保护范式

 

可口可乐公司将其核心配方列为“最高商业秘密”,并长期采取多种严密措施加以保护。首先,在物理层面,可口可乐公司自1925年起将配方的唯一书面副本存放于亚特兰大市中心的SunTrust Bank银行保险库,并于2011年移至公司总部的私人保险库,以确保配方安全。其次,在知情人员管理方面,仅极少数高管知晓完整配方,并与公司签署了严格的保密协议,从法律上保障信息不被泄露。此外,公司还采用信息隔离策略,其将配方原料匿名编号(编号为1至9)运送至糖浆工厂,工厂经理仅知配比和混合流程,无法获知具体成分,从而实现信息分割、降低泄密风险。[12]凭借以上多重手段,可口可乐的配方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成功保密百余年,成为商业秘密保护的典范。

 

启示:

 

成功的商业秘密保护并非依赖单一措施,而是制度设计、技术手段与企业文化三者协同运作的结果。制度上依靠法律契约严格限制信息传播范围,技术上通过信息匿名化与物理隔离增强安全壁垒,而企业文化中对保密责任的重视和执行也发挥着持久作用。这种系统性、分层次的保密机制,为其他企业在核心技术、关键数据等商业秘密的防护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路径。

 

(三)全球布局:构建技术与市场的双重壁垒

 

案例三:恒瑞医药他克莫司缓释胶囊的仿制药突破策略

 

2007年,安斯泰来率先在丹麦、荷兰等欧洲国家上市他克莫司缓释胶囊,随后逐步拓展至美国、日本等主要医药市场。凭借其高技术壁垒,该产品在上市后的十余年间始终保持市场独占地位,截至2022年全球累计销售额突破34亿美元。这一市场格局直至2022年6月才被打破——恒瑞医药研发的他克莫司缓释胶囊仿制药在中国首仿获批,并于2024年1月进一步获得美国FDA批准,成为中美两大关键市场的首个仿制产品[13]

 

启示:

 

知识产权保护不应局限于单一地域或技术点,而应实现“全球同步布局、技术多维覆盖、战略主动前置”的协同管理。面对原研药企构筑的高技术壁垒与长期市场独占,企业需突破“被动跟随”模式,通过逆向研发与专利无效策略打开仿制药市场空间。对仿制药企业来说,知识产权“权力的游戏”至关重要。

 

(四)风险管控:将知识产权尽调嵌入企业流程

 

案例四:强生收购AMO与TARIS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

 

强生在两起收购中展现了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的关键作用:2017年收购AMO时,其委托律师完成对超2000项专利组合的范围、地域效力及价值评估,梳理多份许可协议与待决诉讼,并开展自由实施分析,为43.25亿美元收购案中的技术溢价提供支撑[14];2019年12月收购TARIS Biomedical LLC时,其同样委托律师完成尽职调查,对TARIS膀胱癌疗法平台的TARIS系统专利及临床阶段产品TAR-200相关知识产权进行核查,确保强生分公司获取的局部给药技术平台无权利瑕疵。[15]两起案例中,尽职调查均穿透法律状态审查,实现技术价值精准预判,成为并购中识别资产价值与防控风险的核心机制。

 

启示:

 

知识产权尽职调查不仅是风险防控手段,更是价值发现工具——通过调查可识别目标技术的真实价值,优化合作模式。企业需要建立标准化的尽职调查流程,在技术引进、合资合作、海外并购等关键节点,引入专业机构对目标技术/公司的专利有效性、商标注册状态、商业秘密保护措施、诉讼历史等维度开展深度调查,以避免“买专利买纠纷”的被动局面。

 

(五)品牌协同:构建“商标+版权”的全域防线

 

案例五:迪士尼的商标与版权联动保护机制

 

迪士尼通过构建“商标+版权”的双重保护机制,实现对其IP品牌体系的全方位覆盖与延伸性保护。相较于市场上常见的单一依赖版权的模式,迪士尼通过将角色形象、IP名称等元素同步注册为商标,构建起长期有效的防御矩阵。截至2025年6月,迪士尼在中国注册商标数量超过4000件,覆盖第34类以外的全部44类商标类别,涵盖米老鼠、唐老鸭、疯狂动物城等广受欢迎的IP。即使原始版权到期,此等形象仍可通过商标在注册地区继续获得保护。

 

启示:

 

通过将核心IP元素注册为商标,企业不仅能够在版权保护期结束后延续对IP的法律保护,还能在长期维度内维持其商业独占性。此等“商标+版权”融合保护的模式,尤其适用于内容创意型企业与文化IP运营商。但此等保护的实现需依靠系统化、可持续的法律布局。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必须具备前瞻性的全球视野,企业不能仅满足于核心类别注册,更应在品牌规划阶段即考虑法律与商业战略的深度耦合。

 

 

四、结语:从被动应对到战略主导

 

知识产权保护不是技术创新的成本,而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的前提。上述例子均证明IP体系需与研发、运营、市场三位一体构建。未来十年,是中国企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窗口期,也是知识产权体系由量变走向质变的跃迁期。唯有将知识产权能力内化为企业核心能力,中国企业才能以更加稳健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并在变局中赢得主动。

 

 

[1] 参考《尼尔森IQ:中国快消市场每年有超过2万款新产品推出》,来源于《中国新闻网》,网址为:http://www.sh.chinanews.com.cn/chanjing/2024-08-21/127583.shtml。

[2]参考《PCT NEWSLETTER》,来源于WIPO,网址为http://www.wipo.int/export/sites/www/pct/zh/docs/newslett/2025/3-2025.pdf。

[3] 高价值发明专利包括: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有效发明专利;②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的有效发明专利;③维持年限超过10年的有效发明专利;④实现较高质押融资金额的有效发明专利;⑤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或中国专利奖的有效发明专利。

[4]参考《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4件》,来源于《新华社》,网址为: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15/164252f3029545e6b8e3ff1853c8795b/c.html。

[5] 参考Mark A. Cohen: Foreign Threats to American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Leadership,网址为:http://www.judiciary.senate.gov/imo/media/doc/2025-05-14_testimony_cohen.pdf。

[6] 参考China’s Proud Patent Progress,网址为:http://ianharvey-ip.com/china/chinas-proud-patent-progress/。

[7] 参考《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北京朝阳法院发布<涉外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保护白皮书>》,来源于:京法网事,网址为:http://mp.weixin.qq.com/s/ZmcJXADR04Z7UCwnJPr-tA。

[8] 参考《知产周启动丨涉外涉港澳台案件,原告胜诉率达94.93%》,来源于:浙江天平,网址为:http://mp.weixin.qq.com/s/6KTePkzgHrB-1fBlSSyClw。

[9] 参考《【重点关注】芜湖法院涉外商事审判白皮书》,来源于:芜湖法院,网址为:http://mp.weixin.qq.com/s/3FYxUS-eXUUFuuO6hcSCfA。

[10] 同9。

[11] Apple Inc. v.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5:11-cv-01846) District Court, N.D. California

[12] Poundstone, W. (1983). Big Secrets. William Morrow. p. 33-41.

[13] 参考《喜讯!恒瑞医药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缓释胶囊获批在美国上市》,来源于:恒瑞医药,网址为:http://mp.weixin.qq.com/s/T2gg8urX81F8REylL2NORw。

[14] 参考Expedited Diligence in $4.325B J&J Acquisition,网址为:http://www.mintz.com/industries-practices/case-studies/expedited-diligence-4325b-jj-acquisition。

[15] 参考IP Due Diligence,网址为:http://www.mintz.com/industries-practices/ip-due-diligence/experience。

 

 

往期回顾:

《j9九游会知产说 | 01 月饼惹出来的知产那些事》

《j9九游会知产说 | 02 国庆假期里的知产那些事》

《j9九游会知产说 | 03 亲本不许可,后果很严重——近5000万元高判赔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解析》

“商标侵权”说起》">《j9九游会知产说 | 04 一文说清电影商标问题——从电影<长津湖>“商标侵权”说起》

《j9九游会知产说 | 05 算法推荐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

《j9九游会知产说 | 07 知识锦囊之“北京知产民事案件的管辖”》

告诉了我们什么?——行业与法律不同视角下的解读》">《j9九游会知产说 | 08 <音乐产业著作权保护报告>告诉了我们什么?——行业与法律不同视角下的解读》

《j9九游会知产说 | 09 知产锦囊之“知产民事案件惩罚性赔偿的适用”》

《j9九游会知产说 | 10 以PPD直播翻唱被主张权利简谈直播过程中音乐作品的著作权问题》
《j9九游会知产说 | 11  “挖角”行为,正当与不正当的边界》
《j9九游会知产说 | 12 管辖权异议,你滥用了吗?》

《j9九游会知产说 | 13 算法推荐是否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相关司法解释中的“推荐”?》

《j9九游会知产说 | 14 植物新品种名称,你用对了吗?》

《j9九游会知产说 | 15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件中的“接触”与“实质性相似”》

《j9九游会知产说 | 16 上市过程中知识产权诉讼应对与预防》

《j9九游会知产说 | 17 虚假宣传不正当竞争中的“原告受到损失”要件分析》

《j9九游会知产说 | 18 赠品上的商标使用分析》

《j9九游会知产说 | 19 我国药品试验数据保护的前世今生》

《j9九游会知产说 | 20 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之流量劫持》

《j9九游会知产说 | 21 公司经营不善时对商标资产的争夺备忘录》

《j9九游会知产说 | 22 六问六答:技术成果权属案审判现状及攻防策略》

《j9九游会知产说 | 23 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看爬取类数据不正当竞争案件认定思路》

《j9九游会知产说 | 24 “侵权”而无需“停止侵权”——“同人作品”第一案划定的责任界限》

《j9九游会知产说 | 25 侵害植物新品种权案件提高判赔额的五大思路》
《j9九游会知产说 | 26 使用注册商标也会构成商标侵权吗?——案说两个注册商标的民事侵权诉讼》
《j9九游会知产说 | 从案例谈各国专利等同侵权的判定差异》
《j9九游会知产说 | 原始公开数据的权益保护路径——以知识产权赋权正当性为视角》
《j9九游会知产说 | 从案例看美国马库什组权利要求开放与封闭限定的解读》

《j9九游会知产说 | AI辅助发明中的专利发明人认定》

《j9九游会知产说 | 电商平台知识产权投诉中的错误通知与恶意通知之识别》

《j9九游会知产说 | 服装产品的著作权保护困境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下的保护路径探索》

《j9九游会知产说 | “避风港”规则在网络云存储领域的适用与思考》
《j9九游会知产说 | 从典型案例看中国企业出海的知识产权问题》

《j9九游会知产说 | AIGC产品合规之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
《j9九游会知产说 | 原告胜诉率15%,从京沪知产法院数据看商业秘密审判现状》《j9九游会知产说 | 使用开源代码的计算机软件侵权吗?》

《j9九游会知产说 | 从戴森追觅案看中外科技公司的知识产权诉讼战》

《j9九游会知产说 | 趣谈DS8201专利侵权如何逆风翻盘》

《j9九游会知产说 | 如何撤销美国注册商标》

《j9九游会知产说 | 侵害植物新品种权案件的举证》

《j9九游会知产说 | 国家标准的版权保护去往何处——从“食品伙伴网”案谈起》

《j9九游会知产说 | 浅析驰名商标按需认定的适用情形》

《j9九游会知产说 | 使用他人商业标识作为竞价排名关键词的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路径》

《j9九游会知产说 | 知识产权危机:重大硬科技商业秘密侵权案件回顾与防范指南》

《j9九游会知产说 | 网络侵权行为都能在原告住所地法院立案吗?》

《j9九游会知产说 | 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主体资格文件要求》

《j9九游会知产说 | 仿冒人有注册商标,还能提起商标侵权民事诉讼吗?》

《j9九游会知产说 | 对商标抢注提出民事诉讼的案例梳理与规则总结》
《j9九游会知产说 | 简单商标问题的但求甚解》
《j9九游会知产说 | 企业投融资过程中的商标风险与防范》
《j9九游会知产说 | 商标侵权惩罚性赔偿的适用要件分析》
《j9九游会知产说 | 《商标法》第三十二条抢注他人已经使用并有一定影响的商标的裁判规则》
《j9九游会知产说 | 注册商标变形使用/不规范使用的风险全梳理》
《j9九游会知产说 | 诉讼视角下医疗器械专利侵权判定与自由实施(FTO)风险分析——以迈瑞诉华声专利纠纷案为例》
《j9九游会知产说 | 生物医药与化工材料行业的六大商业秘密侵权症状》
《j9九游会知产说 | 强制执行——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维权的“最后一公里”》
《j9九游会知产说 | 《商标法》第十五条的其他关系的裁判规则》

 

调配全所资源、长期陪伴客户的一站式法律服务

订阅我们
*
*
*
*
*
*
单击刷新
您感兴趣的业务领域(可多选)
您感兴趣的行业领域(可多选)
温馨提示:
提交本表单视为您希望收到j9九游会律师事务所行业研究报告、出版物。
免责声明:
您订阅的行业研究报告、出版物不代表j9九游会律师事务所就相关问题的法律意见。如您需要法律意见,请您向具有相关资格的专业人士咨询或寻求帮助。
微信公众号